兴国禅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南,坐落在千佛山的半山腰上。1983年,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。济南市佛教协会所在地。

34b2e8d1bc0d2ee479d6251e98cbea21_

      兴国禅寺又名千佛山寺,隋开皇年间,依山势镌佛像多尊,建“千佛寺”。唐贞观年间(627—649年),将“千佛寺”改名“兴国禅寺”被称为千佛山首刹。宋代时,兴国禅寺又加扩建。明成化四年(1468年)重建,大雄宝殿、天王殿及僧寮、库房等全部予以重修,殿内塑释迦牟尼、地藏王菩萨、十八罗汉、四大天王等像。清朝嘉庆至咸丰年间(公元1796一1860年)又加以修葺,并增建观音殿等建筑。现存寺庙主要是明清时格局和规模。兴国禅寺依山而建,共有7座殿堂,分四个院落,禅院深邃幽静,殿宇雄伟壮观,殿堂分布错落有致。整座寺庙迤逦山腰,古朴庄严,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。

      山门朝西,门楼上黑色大理石上雕刻着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、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“兴国禅寺”四个苍劲端庄的金色大字。大门两侧石刻有一副对联:“暮鼓晨钟,惊醒世间名利客;经声佛号,唤回苦海梦迷人”,为清末秀才杨兆庆书丹。

3474232ed7b73787615a20285b4502e9_

      禅堂长廊,壁嵌国家副主席董必武、诗人郭沫若、书法家赵朴初游千佛山诗刻题记。其中1959年春郭沫若《登历山》诗曰:“俯瞰齐州烟九点,踏寻崖窟佛多尊。半轮新月天心吐,一片东风扫雪痕。”与长廊相对,南侧千佛崖危立,崖上镌刻隋代佛像多尊。山崖由西向东,依次有龙泉洞、极乐洞、黔娄洞、洞天福地坊、对华亭等古迹。

      寺内最吸引人的是南崖的千佛崖,这里有9个石窟,是隋开皇七年至二十年间(公元587—600年)刘茂景所造的佛教凿石造像,还有部分是唐代贞观年间造像,尚能看出全貌的有130余尊,镂刻精湛,是研究隋唐石刻艺术的重要史料。其中极乐洞中的佛像最为宏伟、精湛。极乐洞内有佛像20余尊,正面石壁上刻有西方三圣,中间阿弥陀佛像高3米,跏趺而坐,左右侍立观世音、大势至二大士像,各高2.5米,三圣佛神态安详自如,雕工精细,线条优美,是隋代石刻精品。

      兴国禅寺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北麓。隋开皇年间,依山势镌刻佛像多尊,建“千佛寺”,唐贞观年间,改名“兴国禅寺”。宋明清时期,兴国禅寺几经扩建重修,现存寺庙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的格局和规模。寺庙依山而建,古朴庄严,是千佛山的主要建筑之一,现有教职人员16名,弘庵为方丈。1983年,兴国禅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。2010年被国家宗教局评选为“全国和谐寺观教堂”,弘庵被评为“全国和谐寺观先进个人”。兴国禅寺2017年实行免门票及免费赠香。

77a469b4de2fe50b25253df096d339e5_


b58cd6cdf2274717901c7a200ccfa432_


c688b027e9fef89256fb2edbbb9cf40